【党课讲稿参考素材】辛亥革命历史与现实意义

2022-10-21 11:09:01 124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辛亥革命历史与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有的说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皇帝,建立全新的体制。新生的共和国并不令人满意,甚而令创造者都为之失望,但从此以后,共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共和民主色彩和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虽然还企图继续控制、欺凌中国,但中国民众的觉醒程度空前提高,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要求汇成巨大的潮流,迫使当政者不能轻易对外妥协,也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能不顾及中国的民意,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从而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更宽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现代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舆论传播更趋普及和活跃,从而为更大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准备了人才和舆论条件。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在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

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的新局面,两千多年的皇权观一夕倾覆,当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国人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思想空前活跃,民意空前旺盛。随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顺理成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蔚为潮流。中国共产党随之成立,并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磅礴的气势领导中国革命奔腾向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性任务,建立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参考素材】辛亥革命历史与现实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32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