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地区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要求,3月中旬,福海县政协办、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对全县全面推进农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进行了调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
为全面推进该县农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农牧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该县始终站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把握信息时代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坚持贯彻和落实上级下达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有关法规和通知要求,努力抓好教育教学,使之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目前,福海县各乡(镇、场)、村(社区、分场)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人员共6693人,41个初级班,13个中级班,其中初级班1158人、中级班280人、自主办班3970人、送学1285人。
二、典型做法
(一)统筹谋划,压实主体责任。一是建立运用“1131”工作机制,精准摸排学员底数。通过建立1名第一书记+1名村党支部书记+3名工作队成员(村两委)+1名住户干部组建6人专班,逐户逐人进行入户走访、发动下基层干部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加学习。二是强化运用“四步工作法”,逐级压实各级责任。通过视频调度、电话抽查、实地检查、重点回访、专题培训、定期通报等形式,采取“日巡查日反馈日研判周分析”四步法,详细了解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全年共开展各类检查指导37次,通报督促整改共性问题6类。开展巡查调度116次,印发工作情况通报21期,限期整改问题70条,指导整改289个,形成指导工作汇报4期。三是新增教学点,方便群众“就近就便”集中参学。投入资金98万元,在17个自然村、片区增设四级培训共享系统教学点,将距村委较远且距临近村较近的学员,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统筹做好学员就近参学,联动管理,解决偏远散区域学习难集中问题。目前,已推送847名学员就近参加集中学习,极大提高农牧民群众的集中参学率和学习效果。
(二)强化队伍建设。确保齐抓共管。一是选优配强国家通用语言队伍统筹抓。通过选派、抽调13名干部专人专岗,充实县乡“国家通用语言办”力量,县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提供教学保障;全年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座谈会17期,明确其指导督促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力以赴抓落实。二是建立专(兼)职辅导队伍具体抓。采取聘任、选派方式,从返乡大学生、在职教师、村级储备年轻干部中选派102人担任专职辅导员,专门负责教学工作;注重用好村级力量,选派9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与专职互为ab岗,协助做好教学管理,确保辅导不断线。三是建立“小手拉大手”队伍帮助抓。通过发放倡议书、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鼓励动员368名中小学生以家庭为单位,担任各自家庭“小老师”,采取微信群认领作业、亲子教学等方式,帮助家长强化学习。
(三)丰富载体,注重灵活施策。一是组建兴趣小组灵活学。将3124名集中参学学员编入281个“说唱诵读写演”兴趣组,全年开展唱红歌颂党恩、诵经典扬传统、打快板赞和谐等活动336场次,参与地区课前十五分钟互动汇报演出和学习心得体会演讲139次,大大提高农牧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印制学习工具帮助学。采取字—词—句联想式记忆法,将2018年阿勒泰地区高频使用200字统一制作成“口袋书”、挂历、看图识字本等学习工具,帮助农牧民群众随时随地学;统一制作发放练习册2万余册,解决农牧民群众在书写笔画、结构等易错问题。三是实施积分管理督促学。分类研究制定学员管理手册,将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内容纳入其中,实施“一班一册”,建立“红蓝榜”,奖惩分明,促进学员学习。四是分类管理全面学。针对学校、医院、护边员、宗教人士、协警、南管局、职教中心学员等特殊群体中的学员由主管单位负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各负责单位采取集中授课、分散教学等形式,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划分片区或小组进行培训教学,提升学员国家通用语言综合水平。五是流动课堂送着学。开办流动课堂,组织1720余名村(社区)无职党员、包村(包片)干部、住户干部、辅导员、群团组织等成立221支送学小分队,通过发放“流动小书包”、走村入户教学等形式全年开展送学、辅导45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