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年度目标任务,整合全县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市场活力,狠抓各项重点工作,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塑造XX特色文化品牌。在省政府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指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C类县第一。县文化馆获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表彰。市政府对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全市文旅工作第一。我局文化惠民工程全市第一。信息工作、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获市局先进单位。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文艺展演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小戏《一家亲》参加全省群众文艺创作最高奖——群星奖,并代表安徽省参加第15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两年一届)获得银奖;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全市第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和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4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实施细则,坚持“一改、两为、五做到”。深入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和“以案为戒”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县委办〔2022〕34号《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机构改革后文旅体局等仍各自为政问题整改方案》文件精神,明确主管局的行政责任和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清理事业单位(两中心)实际承担的行政职能,完善重大事项报告等相关制度,从体制机制上避免和杜绝“各自为政”,局旅游股、体育股负责人已到岗到位,推动机构职能进一步优化。
(二)夯实公共服务基础,文旅体事业全面推进
1.围绕“一个中心”,文艺创作精品化
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主题,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原创作品庐剧小戏《一家亲》荣获安徽省第三届群星奖,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复赛。文学作品《老榆树村》获浙江省文化馆主办的长三角网络文学大赛三等奖,诗词《鹧鸪天▪访古月山庄》《临江仙▪春日即事》在大别山三省五市(黄冈、安庆、六安、信阳、阜阳)新田园诗词大赛中获三等奖。美术作品《秋实》入展安徽文化馆联盟美术摄影作品展,《在水一方》入围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音乐作品《秦土情》《舒乡情韵》分别荣获六安市民族器乐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舞蹈作品《俏花旦》《长安赋》获六安市小小传承人比赛三等奖和优秀奖,《龙舒扇舞》《幸福村的俏媳妇》在六安市广场舞大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2.建设“两大阵地”,文化供给扁平化
在城区,总投资6.5亿元,近10万平方米的县“三馆一院”(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剧院)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10月交付。新建4个城市阅读空间和41处体育健身场地,基本形成“15分钟阅读圈”和“15分钟健身圈”。在乡镇,为全县21个文化站配送安装智能监测设备,确保21个乡镇文化站都满足省厅和市局的要求,让文化站接入文化云。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达到100%。采用百姓点单模式,精心组织图书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共采购配送图书25544册。
3.开展“三项活动”,群文活动常态化
文化暖心惠民活动推深做实。圆满完成394场“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县播放电影总数6320场,观众约60万人次。开展了“文化乐万家新春走基层”、2022年安徽“村晚”XX专场演出、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筑梦新时代幸福舞起来”——全县广场舞大赛、六安市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XX线上选拔赛、“喜迎xx大军民共联欢”庆八一军地文艺汇演、“喜迎xx大奋进新征程”XX县2022年群众文艺调演、“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惠民活动等102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报送省委办公厅的《XX县推进文化惠民“暖心行动”接地气聚人气》一文,获得了省委书记郑栅洁批示,作为典型经验全省交流推广。我县文化惠民暖心活动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网、《皖西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报道。
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将线上与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书香安徽好书荐读”“喜迎xx大·书香惠万家”暨“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农村少年儿童征文活动、“南荷晚读”和“小小周郎读书会”绘本故事会、读书夏令营、“江淮读书月”等线下活动和“虎年新春答题活动”“品阅节气·慧迎新春”“春光万道·虎威千山——虎文化主题展”等线上展览活动等共140场阅读活动,涵盖诵读、展览、图书推荐、讲座、征文等多种形式,参与读者10万多人次,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场场受欢迎,在全县掀起阅读新热潮。
基层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各乡镇、村在传统节日、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如张母桥镇举行了以“繁荣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河棚镇开展了“喜迎xx大青春心向党”五四青年节主题演出活动,五显镇组建乡村文化振兴文艺队在17个村(街)开展巡回演出。各村举办读书交流会、政策宣传会500余场次,群众参与1.5万人次。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参与,通过“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乐农民”的方式,让乡村“火”起来,农民“乐”起来,群众“组织”起来。开展了舞龙舞狮、唱农歌、拔河比赛、趣味性运动会等农民文体活动,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
4.打造“四大品牌”,全域旅游多元化
乡村旅游品牌。投入3000万元,支持春秋乡文翁研学小镇游客服务中心,高峰乡陆家塝支线枫叶大道,舒茶镇人民公社景区配套设施,以及景露园民宿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摸排全县优质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微创意、微改造”提升行动,实施双微改造40多个。扎实推进旅游民宿建设,新建成运营旅游民宿4家;完成主体工程建设5家;正在建设3家。
精品路线品牌。万佛湖景区和九一六茶园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万佛湖水上航线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全景龙舒三日游”“游学古今一日游”入选六安市“特色美食旅游线路”。
线上推广品牌。县旅游中心官方抖音号“@游XX”已累计推送短视频172条,累计播放量1200万,点赞量13.9万,粉丝量5.1万。组织开展网络开茶节活动暨“抖来喝茶助农直播”,农民丰收节“农”舒甄选等直播活动,线上销售130多万元。邀请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组来舒拍摄“春天的味道”,组织参加安徽农业科教频道《皖美乡村》电视直播,宣传XX形象,进一步扩大XX旅游影响力。精心打造系列宣传片《红色记忆》,宣传XX红色旅游。
非遗+旅游品牌。本着“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工作理念,积极挖掘我县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山水生态、人文历史、红色文化等资源,大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邀请携程、山水间、景域等企业来XX考察。我县《XX印象》电视栏目多次走进非遗,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舒席制作技艺)及市级非遗项目(显扬冲叉)等进行了专题拍摄工作;完成了舒席展览馆及缸窑粗陶展览馆的可行性报告和必要性报告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