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22-10-21 11:01:58 135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服务创新、规范市场和保障安全等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新突破

——商事登记更加便利。实现“三十证合一”,推出个体户微信办照、人脸识别自助发照等服务措施。联合人行深圳分行等相关部门实施“开办企业一窗通”,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4天之内,我市企业开办便利度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深化商事主体退出机制改革,企业注销、撤销流程进一步简化。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应用统一地址库改革,实施实名核身,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监管、服务、信用一体化,商事登记质量有效提升。联合前海管理局打造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荣获南方日报“2018深圳十大改革”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荣获市经济领域改革第二名。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48.5万户,累计实有商事主体311.9万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行政审批更加高效。“不见面审批”事项达73项,行政许可“即办”事项达56项,“即办”事项数量居市直单位第一,“即办率”超过50%。在全国率先试行大型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研制全国首个标准厨房沙盘模型,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时限压缩50%。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获证时间压缩70%。深化“互联网+企业档案查询”改革,网上自助查询下载量同比大幅增长101.8%。在全国率先推出纳税申报和商事主体年报“多报合一”,剔除经营异常名录后企业年报率达92.22%。落实“深圳90”改革,建设工程项目特种设备检验时限从18个工作日压缩至12.7个工作日。

——商事信用建设不断强化。上线公众版“深信APP”,实现公众对全国1亿家商事主体信用信息的“一站式”免费查询,深圳信用网建设获全省评比第一名,查询量达110万人次/天。“商事信用信息全视通”入选“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加快“深圳商事信用与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各区和各部门之间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初步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

——治乱减负和公平竞争政策审查扎实有效。加强银行、供电、供水收费检查,查出违规收费1.8亿元,退还企业1.6亿元,惠及企业1200多家,罚没2049万元。落实计量器具检定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费用减免政策,共减免企业相关费用2.92亿元。推动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制度,清理存量政策文件1108份,组织自查增量政策文件631份,废止、调整或不予出台74份。

(二)知识产权工作开创新局面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创新建立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行政执法先行禁令等制度。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标准建成并在前海挂牌运作。推动在智能穿戴、软件、半导体照明等行业协会建立14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查办知识产权案件1224宗,同比增长36.6%

——知识产权创造激励不断加强。加大对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的资助和奖励力度,共资助奖励企业1.01万家、知识产权项目7.52万个、资助金额达2.944亿元,有效引导知识产权质量提升,激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运用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并挂牌运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正式启动,全市专利权质押金额达123.47亿元,占全省质押登记总额的58.7%,居全省第一。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落户深圳大学,着力以“产学研”结合模式培育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获中央32亿元财政资金的支持,我市成为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城市。

——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全国领先。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2.86万件,授权量14.02万件,同比增长29.1%48.8%;发明专利申请量6.99万件,授权量2.13万件,同比增长16.1%12.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万件,占广东省申请总量的71.5%,连续1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获中国专利金奖4项;截至201810月底,有效发明专利维持5年以上的比例达85%,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一。

(三)质量标准建设取得新成效

——“标准+”战略有效实施。出台全市“标准+”战略实施方案,梳理全市标准清单1176项。新增无人机、机器人、基因测序仪等深圳标准认证产品11,12家企业成为首批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新增50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推动成立“深圳标准促进会”,为团体标准的研制、发布和认证提供更大平台。积极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家标准技术创新基地(深圳)获批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建成并挂牌运作。全市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71项、累计1926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21项、累计4179项。立项地方标准189项、发布68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累计达22856项,新增落户我市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TC/SC/WG5个、累计73个。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

——质量建设扎实推进。召开全市质量大会,部署以质量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无人机、黄金珠宝、服装等8个行业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出台全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三年规划,布局建设重点工程42个,推动出台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资助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建成绿色建材评价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环保产品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2个国家中心正式成立,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检测工程实验室获批筹建,市药检院光明分院、市检测院光明实验室、市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华南首个国家级质量研究平台“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落户深圳大学。

——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发布国内首个地方政府品牌建设年度白皮书,市领导出席全国首届“中国品牌日”活动并介绍深圳品牌建设经验。宝安工业机器人、坪山新能源汽车、光明钟表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效推进,我市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覆盖率最高的城市。我市顺丰等3家企业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海能达等2家企业获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华讯方舟等10家单位获市长质量奖。“产品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的发展体系正在形成。

(四)安全监管迈上新水平

——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实施。以“标准+重点项目”模式推进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全面建成,在全国率先实现街道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网全覆盖,全年共完成快检63.3万批次,检出并销毁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9.5吨,荣获第六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民生实事十大金奖”。制订了首批15大类、100个供深食品标准及相关认证规则。大力推进“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建设,建成“熟食中心”3家,全市11627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严格实施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出台供深食品标准与认证制度等6项配套制度。组织开展“四品一械”专项整治,有效规范重点领域生产经营秩序。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生产经营主体23.3万家次,发现隐患992家。大力开展“星期三查餐厅”、“9号查酒”、“走进食品工厂”、“农产品任你查”等专项执法行动。联合卫计委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实施方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加快推进。有效应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第一时间对疫苗生产、配送、储存和使用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全年共收集相关报告30784份,居全省第一。积极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效应对权健保健品事件。组建食品安全督导员队伍,与市检察院建立食品药品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全年共抽检“四品一械”142261批次,快检食用农产品190万批次,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达到9.36批次/千人,药品安全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到99.9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大。完成特区电梯安全条例起草,出台气瓶安全监管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特种设备、叉车、场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完成电梯安全质量监督抽查12462台。全年完成特种设备法定检验26.4万台次,全市电梯定检率达到99.3%。出台推进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办法,完成老旧电梯安全评估1200台,更新改造大修电梯650台、累计2317台。96333平台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市,覆盖全市12.7万余台电梯,有效处置电梯困人2303宗。推出“电梯一码通”,提供信息查询、困人求援、安全宣教等服务。“电梯安全警示标贴”宣传获全市“安全守护口碑榜”第一名,创建电梯安全社会治理试验小区项目入选全国首届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案例(政府类)。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开展。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燃气具、学生校服、儿童用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企业日常检查,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全年共检查企业5637家次,抽查产品5838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667批次,严格不合格产品后处理,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五)监管执法取得新战果

——监管方式改革创新有效推进。全市10个区(新区)、22个市直单位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累计抽查12.7万家,其中跨部门联合抽查960家,有效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大力推进信用监管,上线运行“信用风险预警设置与解除系统”,累计对近2万家商事主体实施风险预警,落实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5.5万家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5.2万人被限制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宝安、光明、龙华等区试点对接社区网格化管理,将量大面广、易发现、易识别的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各区网格化管理清单,全年共接收、处理违法违规线索2.5万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8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