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07 体制工作心经.docx

2025-05-06 00:03:52 351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1.体制内要甘于坐冷板凳

2.关于两办,你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3.体制内,这几个口头禅,千万不要说

4.跟随秘书出身的领导,步步惊心

5.提拔一个科长,得多少钱?

6.体制内除了钱和女人不能碰,这些问题也不行

7.体制内,尽量不要在本单位找对象

8.体制内,容易得罪领导的几句话

9.两办,是光鲜亮丽还是盛名难副

10.单纯的人,该怎么在体制内混得好

11.干部调动,就是一条主线、三个问题

12.体制内的明规则:上进心冲锋、平常心保底、感恩心守局

13.国央企工作要务:保护好自己

 


 

刚入职场,初入体制,我们会发现,那些梦寐以求的核心岗位似乎遥不可及,你想要的资源高不可攀,你所向往的未来一眼看到了尽头。日复一日的基础工作——整理文件、统计数据、上报材料、筹备会议、加班迎检、休息日突击……

当琐碎和繁杂充斥着你的工作和生活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坐到了冷板凳上?

冷板凳说的一种体制内的态度,即体制对你的态度,也是你对待体制的态度。当你感觉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和你想的产生的偏差,想想心中的火热,看看屁股冰冷,就一个词拔凉

各种落差让你的心理产生,找一找心中的热,就能看到冷板凳上有几种

走出学校,刚进入单位、刚进部室的小白们,哪个都胸怀鸿鹄之志,想大有一番作为。只是事与愿违,招人来的目的就是招你来干活(打杂)的;从工作内容的某种程度看,或许文秘专业的人更适合这个岗位,比如办文、办会、统计资料,但是专业要对口嘛。

只有部分大家不想干、不会干、干不了的活,才会在某些需要的时候到你手上,而你,只是个工具人。完成好相关工作,上报结果即可,没有其他。

对你来说,世界是新鲜的,岗位是用来奋斗事业的!对部室来说,工作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对领导来说,工作是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同事来说,工作是用来兑换生活的快乐。

这个阶段,如何更好地认识工作和生活,游刃有余地融入摸鱼大业才是能够继承皇位的关键。妥善应对直系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桩桩有应对。

赏识自己的领导升迁了、手上轰轰烈烈的项目完成了、单位战略目标转移了...如果你没站到权力的中心,那么各种变化,都会让聚光灯从你身上移开。

从舞台上下来的时候,到哪里都会和以前不一样。不管从领导的态度、同事的交流还是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大腿和深厚的背景,就要习惯做体制内的小拼图,哪里需要哪里搬,太阳从东照到西,在某一刻确实是照在你身上,照不到时也正常。

这个阶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时俱进也好,急流勇退也罢,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安安心心地上班,吃下一剂思危、思退、思变的良药,总能寻得菩提树下三寸清凉。

 

当你和领导唱了反调、当你和敌对派系走得很近、当你被人在背后打小报告、当你驳面子了领导的面子...

哎嘿,你就能感觉这种态度了。

安排点杂事给你,让你走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找心腹安排点事情,冲突一下,争执一下;安排点事给你留着犯错,再找机会找场合训斥你一下。

态度有了,同事也会适当地远离你,明哲保身也好,看戏旁观也罢,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这个阶段,必须清醒认识到问题,找到原因,和领导坦诚地沟通也好,躺平”“摆烂也罢,务必立足岗位搞好本职工作,苟住、苟住、再苟住。

的原因千变万化,的情况也错综复杂、不一而足,作为个体来说,冷不冷是你自己说了算。网上也有经典名言,关我鸟事”“关你鸟事聊以自慰。

怎么不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我们最好的应对。

不把自己当回事调整自我心态。不把别人当回事调整对外心态。把自己当回事修炼好内功。

把别人当回事修炼好外功。

古人云修得一身滚刀肉,千刀万刀刮不透。足矣!

 

 

 

提起两办,似乎带着天生的神秘感。

同为核心部门,组织部已经成为显学,前有刘震云的《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后有网络上泛滥的组织部的灯等煽情文;纪委也一样,随着打虎拍蝇、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纪检干部已经成为体制内外、茶余饭后的时髦谈资;宣传部门最近火了起来,先不说中宣部部长凭借学者资历颇夺互联网眼球,再就是浙江宣传凭借有温度的微文迅速出圈。

但说起两办,好像没有话题度,用时下的话说,就是没有流量。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两办作为党委政府的枢纽,其地位的重要、业务的广度是组纪宣所不能比拟的。在这里,说一说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有句话虽然粗俗,但是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语曰:两办,是屌丝奋斗逆袭的地方。说其奋斗,是因为确实苦,加班熬夜,无出其右。说其逆袭,是逆出身之袭。

两办根本不用加班,因为从来就没下过班!两办的加班程度用007来形容,没有任何的夸张。上到中办国办,再到省市的党办、府办,甚至乡镇街道的党政办,没有不加班的。也无论你是秘书、办事员、写材料的,更不用说那些秘书长主任们。毕竟领导没有来的时候就要到办公室,领导还没走的时候就必须在办公室坐着。对两办人来说,一天赶几篇材料、一周熬几个通宵、一两个月不休假是家常便饭。

想前途光明,就得灯火通明,两办很好地验证了这句话。两办工作人员,跟其他单位相比,个人发展前景上自然会优越很多,干部轮转较快、快进快出是两办的用人导向。有人就对体制内的单位打了个顺口溜,金两办银组纪,按时下班群团见,累死累活乡镇怜。这也反映了体制内,快速晋升的要害部门是什么。

有人说,靠近领导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没错,作为服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主要部门,有的时候一个错别字、一句话都有可能变成重大失误。一旦犯错,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单位。而且两办的人在领导身边工作,自己的空间很小,如果是文字秘书、拎包领导秘书等岗位,更是根本没有私人空间,一切以领导的时间为准,对家庭子女根本无法照顾。

当然不是,在两办写材料真的无处可抄,百度那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不能用的,你报给领导的材料,是作为参谋助手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必须做到言之有物、符合领导意图、切合工作要


体制内,这几个口头禅,千万不要说

 

古语云: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贵人语迟。在体制内工作,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一些看似无意的口头禅可能会无意中让你得罪人。

第一类,露怯的不说,比如

在体制内这个博弈场里,玩的是心态、凭的是智慧、靠的是语言,任何时候都不要露出底牌,更不能露怯。

总说的人,容易给人留下不够积极、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的印象。

特别是在跟领导交流、汇报工作的过程中,拘谨拘束么,有时甚至唯唯诺诺,一点也不敢表现自己,更是大忌!

我们要在心理上乐观自信,手段上老练专业,语言上胸有成竹。

这样,才能够稳住阵脚、赢得信任、展示成绩。

笔者就要这样的痛切经历。有一次和领导汇报工作,由于紧张,在领导询问文件的细节的时候,慌张地应答,领导立刻把手里的笔放下了。

那具体情况是怎样的,领导继续追问,此时他已经对我产生了怀疑。我虽然说出了个一二三,但领导不无厌烦地说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吞吞吐吐的。可见,我给他留下了糊弄他的印象。

对于这种不能说的口头禅要尽早改掉它。

第二类,抱怨的不说,比如他们总是…”

领导最烦抱怨的人,这句口头禅,可能会让领导随时炸毛

一边做事一边抱怨,就像割肉敬神,肉也割了,神也得罪了。

小张是我们单位刚来的小伙子。在一次重要的全市会议上,领导安排小张负责收集发言材料汇编。

按理说,这不是一件难事,谁曾想状况百出,发言的单位各有各的借口,会议第二天就要开了,材料还没收一半。

领导问小张怎么回事,小张支支吾吾说:他们部门总是…”

领导当时就火了,质问小张他们不报是不是会议就不开了?

小张委屈的眼泪直打转,随口一句口头禅竟引得领导的勃然大怒。

工作遇到困难或者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与其天天在领导面前抱怨,不如给领导提供解决方案。

第三类,看戏的不说,比如我早就说过吧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后视偏差,意思是说一件事已有结果后,无论之前有没有做过预判,都会产生自己早就知道了的一种偏见,也就是常说的马后炮”“事后诸葛

这种口头禅说出来,你可能很爽,得意于自己的料事如神。

但这种事不关己的吃瓜看戏态度,不仅让同事下不了台面,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极可能会惹恼领导。

这是笔者亲眼见到的一个例子。

老王是办公室的有名的马后炮。一次,一把手提出一项工作,分管领导当即安排相关单位研究举措,但是并没有明确时限。

没想到一把手第二天就要看,分管领导只能硬着头皮说还在准备。

一把手并没说什么,但是老王却来劲了,在分管领导面前来了一句我早就说过吧,应该让他们连夜准备

他本意是为了宽慰分管领导,给其他单位压担子,殊不知,他这一席话,让分管领导当场就下不来台,真的很难堪!

第四类,拒绝的不说,比如我没时间

体制内,总有很多人和事包围着你,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拒绝总是难免的。

很多小伙伴常常不知道怎么拒绝,甚至谈色变,其实拒绝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表达。

比如,单位里经常会组织集体活动,诸如学习讲座、文体竞赛、外出参观之类的活动。

而你忙着手头工作,正晕头转向,顾不上这些活动,于是脱口而出我没时间,就不参加了

试想一下活动组织者的感受吧,整个单位就你忙,就你的工作重要吗?大家可能会满腹委屈,我就是没空啊。

虽然忙碌是常态,但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让他人觉得你轻视他们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比较适当的表达,是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情况,真挚地称赞这个活动,并诚恳地道歉。

实在不好意思,这个活动确实不错,我很想参加,但手头有个急活,我尽快完成,争取参加咱们的活动。

你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顾左右而言他,间接、巧妙、委婉地柔性拒绝

写在最后的话:

体制就像一个大舞台,你可以不是那个最能说会道的人,但你一定要做那个不说错话的人,能不说的话绝对不说,能缓说的话等等再说,必须说的话想好了再说,这样方能游刃有余,置自己于舒适区

 


跟随秘书出身的领导,步步惊心

 

在体制内工作的我们,常常会遇到风格各异的领导,其中有一种与众不同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导风格,便是那些从秘书岗位走出来的领导。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而在这些领导的手下做事,更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坑踩雷

一、秘书之眼,能够轻易看穿一个人

秘书,这个职位天生就带有一种精细、敏锐的气质。

从秘书岗位起家的领导,都会练就一双敏锐的秘书之眼。他们习惯于揣摩领导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于是乎,拥有火眼金睛的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能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看出其性格和想法,无论什么风吹草动逃不过他的双眼。谁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谁是不完活的老油条,他一清二楚。哪儿有偷懒、摆烂的划水躺平,哪儿有提拔、调岗的蠢蠢欲动,哪儿有遴选到上级的身曹心汉,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二、秘书之细,真的让人很抓狂

秘书出身的领导,他们对工作的精细程度,简直可以用吹毛求疵来形容。比如,你上报一份数据,即使其中有些无法统计清楚,他们也会要求你拆解得清清楚楚,甚至要求你解释每一个数据的来源和含义。

记得有一次,小李上报的数据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问题被领导打回,要求重新核对。小李苦笑着说:这已经是第N次了,每次报告都要像做艺术品一样,一点瑕疵都不能有。

三、秘书之笔,写不尽的酸甜苦辣

秘书秘书,一是说他们接近领导,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工作内情,是说他们都会一点笔头功夫。体制内,无论你是文字秘书还是事务秘书,舞文弄笔是份内之责。有些秘书写材料功底很高,他们把文字能力当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对待材料就像虔诚的信徒一样。等他当上领导以后,他就会就要求下属也按照他的标准去写材料。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050607 体制工作心经.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3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