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伴随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亟需具备综合实力和制度创新能力的经济大省率先破题,主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求突破。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趋势,数字经济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北京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数据资源,着力从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高效制度供给四方面采取措施,有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亟需具备综合实力和制度创新能力的经济大省率先破题,主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求突破。基于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科创能力、外资吸引水平、消费规模和基建需求,经济大省肩负着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向好和活力增强的重要使命。
2025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意味着,经济大省不仅要在体量上撑起发展大盘,更要在结构转型、制度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趋势,数字经济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并出台鼓励政策,以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推动生产力跃迁和产业链全方位重塑升级。其核心逻辑在于,数字经济中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可以更好地赋能生产力升级、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实体基础、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平台支撑,通过重构生产要素和重塑生产关系,能够系统性破解改革发展中的深层矛盾。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显示,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发展水平接近美欧等发达国家水平,指数优势十分明显。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信息软件业,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北京基于雄厚的科技基础、丰富的数据资源着力从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高效制度供给四方面的采取措施,有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样板示范城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新型基础设施筑基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性力量”,其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演进速度、产业结构的转型深度与治理体系的智能化水平。随着数字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从“物理空间”向“数据空间”拓展,成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强调以连接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能够助力数据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和安全等环节,以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为最终目标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然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前期投入多、技术迭代快、融资体制不完善、商业闭环不完整等特征。尽管可能面临诸上挑战,北京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率先布局,通过算力网络化、空间数字化、终端智能化三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破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物理空间约束与资源错配难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技术确定性。
以算力网络化构建全域协同的智能中枢
北京着力构建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为一体的算力基础设施底座,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协同智算高地。通过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北京整合了全市5.6万P(算力单位PETAFLOPS)的算力资源,在供给端实现异构资源的统筹集成,在需求端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高效配置,广泛赋能大模型企业、科研机构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此外,《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北京算力资源“一廊四极”的空间结构,即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算力走廊,协同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文简称经开区)、首钢园四极联动,推动城市级智算能力高效布局与精准供给,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
以空间数字化重塑城市运行的系统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