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1.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具体表现:组织学习时存在“念文件、划重点”的形式化现象,内容停留在政策条文层面。如在3月乡村振兴专题学习中,部分干部机械朗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原文,未结合本乡镇产业发展实际分析问题,学习笔记多为摘抄,少见“如何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升级”等实操性思考。讨论环节发言多重复文件表述,缺乏个人见解。
整改措施:建立“政策+实践”研讨制度,要求每次学习结合本乡镇街道重点工作(如基层治理、防汛救灾)开展讨论,撰写包含具体工作建议的心得体会,每季度组织学习成果交流会。
2.参与学习JY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心理
具体表现:部分干部将学习视为“额外任务”,存在“签到后干私活”的现象。4月初的基层dang建学习会上,发现个别同志边听会边处理自家农产品销售信息,学习材料未翻阅,会后被问及“如何加强村dang支部凝聚力”时回答模糊。有干部抱怨“天天报表、下村,哪有时间学这些”。
整改措施:推行“学习积分制”,将参与度、心得质量与年度评优、绩效奖励挂钩,对积分不达标的干部进行补学补考,同时结合乡镇工作节奏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如利用雨天、农闲时段)。
3.对自我革命精神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认为自我革命是“机关干部的事”,与乡镇街道工作关联度低。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套用模板,缺乏针对性。如某驻村干部在材料中写“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但未提及如何改进“下村走访走过场”“群众诉求记录不全”等具体问题。
整改措施:开展“岗位对标”活动,要求干部结合驻村包片、信访调解等具体职责,列举“服务群众中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制定包含整改时限、具体举措的个人清单。
4.学习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学习以“会议室念文件”为主,占全年学习形式的90%以上,缺乏贴近乡镇实际的方式。如学习“基层减负”政策时,仅通过会议传达,未结合本乡镇“报表过多、台账重复”等问题开展案例分析。有干部反映“坐在屋里学不如到村里看,光说不练没意思”。整改措施:增加“田间课堂”“案例复盘”等形式,如组织参观先进村dang群服务中心、剖析本乡镇“信访积案化解”典型案例,邀请老支书、优秀网格员分享实践经验。
5.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理论指导实践作用发挥不充分
具体表现:学习“基层治理创新”理论时头头是道,但面对本乡镇“广场舞噪音纠纷”“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等问题时,仍沿用“开会强调、罚款警告”的老办法,未运用“议事协商机制”“积分制管理”等新思路。
整改措施:建立“学用转化台账”,每次学习后要求干部列出“可应用于本周工作的1-2项具体方法”,如学习“群众路线”后,需记录“走访3户困难群众并解决1个实际问题”,由办公室定期核查落实情况。
1.dang性修养重形式轻内容,内在动力不足
具体表现:重视“按时交dang费、参加dang员大会”等形式,对dang性内涵理解不深。在“dang员活动日”中,部分干部仅完成“义务植树、清扫街道”等表面任务,对“如何在征地拆迁中发挥dang员先锋作用”缺乏思考。dang性分析材料多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但未剖析“面对复杂矛盾时是否存在畏难情绪”。
整改措施:开展“dang性实践周”活动,组织dang员干部牵头解决1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修复破损村道、协调子女入学),并在专题会上汇报“如何用dang性原则破解难题”,倒逼深入自我剖析。
2.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具体表现:认为理想信念教育“虚”,不如“种养殖技术培训”实用。dang课学习中,部分干部注意力不集中,课后讨论时称“这些大道理对解决村民纠纷没用”。某社区干部甚至表示“只要把低保发准了,学不学理论无所谓”。整改措施:开展“初心故事分享会”,邀请参与过脱贫攻坚、抗疫的dang员讲述“如何用信念支撑工作”,结合乡镇实际设计“理想信念与具体工作”对照表(如“在违建拆除中如何坚守原则”)。
3.dang员意识有所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具体表现:个别dang员在工作中与普通群众无区别,缺乏“带头冲锋”意识。如防汛期间,部分dang员干部未主动参与夜间巡堤;在疫苗接种宣传中,仅通过村广播通知,未带头上门动员老年人。有村民反映“不知道谁是dang员,有事还是找村主任”。
整改措施:设立“dang员责任区”(如分管片区的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在村务公开栏公示dang员职责及完成情况,每月评选“服务先锋”并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