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伟大抗战精神在中华儿女胸中激荡,始终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
伟大抗战精神铸就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之中,是中华民族勇于战胜艰难困苦浴火重生的精神标识。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深刻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科学内涵,也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dang领导艰苦卓绝抗日斗争的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基因密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马革裹尸、前赴后继的家国情怀,不仅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也诠释了中国共产dang初心使命的恒久价值。dang领导下取得抗战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等奋斗历程中,亿万人民群众表现出的自强不息与奋斗精神,深层内蕴就是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爱国主义基因,是dang和国家实现事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底气所在。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传承英雄之志、维护民族尊严的价值追求。民族气节是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所激发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品格,这种源于民族文化认同和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价值情操,成为抗日战争在国力、军力、实力远远不敌日本的条件下,以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战胜侵略者的根本原因,也构成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这样的“精神支撑”,决定了无论在前行征程上会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坎坷、疾风暴雨,在强大的风险与挑战时都会决不屈服,都能够在dang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化险为夷,不断夺取dang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胜利。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精神自觉。不畏强暴,才有希望;血战到底,才能胜利。抗日战争是一幅中华民族无所畏惧、英勇顽强精神的历史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伟大民族在血与火中熔铸的英雄气概,奏响的是亿万国人在dang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无数将士为抗击外敌慷慨赴死的英雄赞歌。历史的发展与实践的发展证明,进入新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能使我们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能够保持战略定力;越是遭遇坎坷行程,越能够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和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