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28 dang课:遵纪守法 知行合一.docx

2025-10-16 00:03:52 369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各位领导、同志们,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是“遵纪守法,知行合一”。没有法纪的约束,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在讨论法纪时,我们在讨论什么?法纪本身又是什么?

在思考法律是什么时,我们需要先引入两个假设,一是资源匮乏假设。就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总是匮乏的,这是不证自明的。如果资源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人们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个时候就不存在冲突,好比人人都有印钞机,并且所有的东西都能买到。这可能吗?参考民国货币金圆券,疯狂印钞只能通货膨胀,最后民不聊生,因为资源是相对匮乏的。二自利性假设,毕竟生存和发展是生命的第一需求,我们不能说,资源有限,我们要发展,所以请你们不要发展;也不能说面包有限,我要生存,所以请你不要生存。

而物质有限,相对匮乏,自利发展,利己排他,这时候冲突、战争就成了必然。但我们都知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战争是不利于群体发展的。所以为了避免我们的集体、社会毁于内耗和冲突,我们就必须要建立秩序,把无序的战争限制为和平的竞争,发展才能欣欣向荣,社会才能歌舞升平。那么怎么建立秩序呢?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摸索,我们达成一个共识:依靠法纪,维护秩序!法纪是维护集体秩序,保障个人利益,实现群体利益最大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结果。

《韩非子》有“公仪休嗜鱼”的故事。公仪休嗜鱼,但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问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公仪休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收鱼啊。收了“鱼”,就是贪赃,“吃别人的嘴短,拿别人的手短”,难免渎职或枉法,法纪之下,必被惩戒,以后还怎么吃鱼?若不收鱼,自己就可以买鱼吃,所以,正是爱吃鱼,所以不能收鱼啊。没错,法纪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就是长远利益的稳定化的最好保证。

马斯洛五层需求理论人人知晓,生理需求,吃饱饭。安全需求,明天也能吃饱饭。这两者是底层需求,而因私欲膨胀,以身犯险,不断试探法纪,即便偶有侥幸,未被惩戒,也必然会牺牲安全需求,付出风险成本,即心怀忧虑,惴惴不安,懊恼悔恨,惶惶不可终日。毕竟守法才能安全,安全之后才能获得幸福之体验。

《明史·杂俎》有这样一首诗:昨日同台言晏晏,今朝忽讶已琅当。元璋廷问宜须记,唯悦君颜说万纲。讲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曾问手下大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最快乐”,有的说“腰缠万贯者最快乐”,可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直到万纲答道“畏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才抚掌称善。畏惧法度者,必遵纪守法,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然吃得香、睡得稳、底气足,这样的生活岂不快活?

人人都知道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也知道力是相互的,你触犯法律越是肆无忌惮,所受到的法纪惩戒就越严厉。若敬畏法纪,敬而远之,则就是法纪是个圈,自由在中间了。法纪不是问题,对待法纪的态度,与法纪的相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既然法纪是社会发展的共识,那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知纪违规呢?究其原因,或许有以下三点。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101628 dang课:遵纪守法 知行合一.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4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