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dang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荣幸,也深受启发。会前,我反复研读了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重要文件,心潮澎湃,感触良多。特别是作为一名交通战线的“老兵”,看到全会报告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置于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明确要“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几天的学习和思考,对我而言,不只是理论上的“充电”,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工作上的“校准”。它让我跳出日常繁杂的事务,从更高、更广的维度重新审视我们交通人的初心和使命。下面,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三点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加工作以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道路打交道。过去,我们衡量工作的标准,常常是修了多少公里的路,建了多少座桥,完成了多少投资。这些数字固然重要,是交通发展的坚实足迹。但通过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交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仅仅是冰冷的里程数,而是人民群众脸上温暖的笑容。全会强调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反思,我们修的每一条路,到底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我们XX县的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800公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近三年来,全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了超过14亿元的资金,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总里程达到了数百公里。当我看到这些数据时,心中有自豪,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仿佛能看到,过去因为道路泥泞、出行不便而紧锁愁眉的果农,如今正开着三轮车,满载着丰收的XX蜜瓜,畅行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我也仿佛能听到,偏远村庄的孩子们,清晨告别坑洼的土路,骑着单车在安全整洁的“上学路”上发出的清脆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