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求真务实的践行者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成国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读起来能够使人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鼓舞、思想得到升华、工作得到启迪,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修身的权威教材。我们要将其作为案头卷,时时对照学习,在细照笃行中修炼自我,学出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求真务实的践行者,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
拎着乌纱帽为民办事。习近平同志到正定上任伊始了解到正定县粮食征购负担过重,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是个典型的“高产穷县”。为解决这一问题,他积极主动与县委领导汇报沟通,和其他同志一道,向中央如实反映了问题,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在全国推开、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时,他破除各种干扰、积极推动,在里双店公社搞起了“大包干”试点,开了河北省“大包干”的先河。这种求实精神来源于初心使命,来源于思想解放的政治品格,更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心,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
默默无闻打基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针对城乡环境脏乱问题,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建垃圾池、建公厕,实行“门前三包”,划分卫生区等,城乡面貌大为改观。针对校舍简陋陈旧问题,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修缮房屋、置办桌椅板凳,有的村还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针对公路上占地堆粪、晒麦子、随意挖沟的问题,督促四大班子齐上阵,动员各部门协同配合,抓好公路治理。针对人才短缺问题,制定“人才九条”,建“人才楼”“招贤馆”,广招人才。这种务实作风来源于正确的政绩观,来源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更来源于对事业的进取心,体现了求真的务实作风。
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习近平同志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调研,一般是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在短短三年内,骑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他能和各种能人接触交流,还和许多农民交朋友。他带着县委的干部、工作人员,特别选在正定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发放“民意调查表”,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诉求。他每次去调研都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详细了解情况,主动问“有什么事儿?我给你办办”。这种踏实做法来源于辛勤工作的作风,来源于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更来源于对群众的感恩心,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
生活朴实不占国家便宜。习近平同志对自己一向严格要求,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他去调研或者开会赶不上机关食堂的饭点,就凑合吃一些食堂剩下的凉馒头和咸菜。下乡调研吃饭,总是与村干部一起吃食堂,有啥吃啥,从不搞特殊化,并且自己来结账。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但一趟车费都没有报销过,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这种老实做人的品行来源于严格的自我要求,来源于大公无私的品格,更来源于对法纪的敬畏心,体现了严格的自律自觉。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贾薇
挑灯夜读《习近平在正定》,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执着的理想情怀、朴素的为民情怀、博大的担当情怀打动。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细照笃行中不断锤炼自我,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厚栋任重,倍加忠诚。在正定群众的眼里,习近平同志坦诚朴实、亲切和蔼、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在正定干部的眼里,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善政为民、实事求是、严以修身。了解习近平同志追寻真理、脚踏土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更进一步深化了对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更进一步坚定了许党许国的理想信念,更进一步强化了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行动自觉。
厚德载物,倍加亲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时刻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实事求是反映正定县征收负担过重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力推包产到户责任制,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他惠民生、顺民意、多方协调,开通正定县到石家庄的长途汽车;帮助群众设立收奶站,争取要来一批煤气罐“户口”,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衣食住行中的困难。我们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到为了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为民、亲民、爱民、惠民。
厚重笃诚,倍加务实。习近平同志带领正定县同志们察实情、谋实招、靠实干、求实效,踏踏实实干了许多影响长远的实事。为拉动正定旅游产业发展,千方百计谋划“荣国府”景区项目,千辛万苦争取各方资金支持,最终为当地群众留下一笔文化财富。他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广泛吸引人才,助力经济腾飞;重视智力投资,支持鼓励教育文化事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主政一方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敢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于到艰苦复杂环境中磨砺,在大事难事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实招,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扛得起,成为干事创业的“急先锋”。
厚予约取,倍加自律。习近平同志在工作生活中,对自己的方方面面要求都很严格。他常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正定的同志评价他“对不正之风有天生的免疫力,与歪门邪道水火不容”。清正廉洁靠的是警钟长鸣。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慎独、慎微、慎情、慎友,坚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厚积薄发,倍加努力。干部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学习中获得的。习近平同志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籍报刊。他热爱学习,但不拘泥于书本,更强调多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要求干部们“开展调研,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青年干部要想提高本领,就得在学习上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把自己变得厚实起来,真正做到“干一行,学一行,成功一行”。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四班学员〕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杨凯
反复研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常常被一些细节所吸引。这些细节,折射出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从政风格和境界追求,给人深深的启迪。比如,他办公室墙上挂有一副对联,是清代郑板桥的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不难理解,上联讲的是简洁,简洁就有力量;下联讲的是创新,创新就有气象。
习近平同志很喜欢这副对联,曾经在很多场合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004年12月9日,他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谈到,“起草文稿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说,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创新”。2010年5月12日,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他就改进文风提出短、实、新的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求把文章写短,“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习近平同志是把这个追求贯穿在自己的全部工作实践中的。写文章也好,开会办事也好,他都是抓住重点,力求简洁。这并不容易,需要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化繁为简是一种能力,必须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甚至下一番决心。
在正定时,习近平同志走遍乡村调研,发现乡镇干部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出席会议、看各种文件、接待上级部门的各种视察检查,而且下来的领导不管大事小情,都要找乡镇“一把手”。看到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他马上和各部门约法三章:除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外,其他部门一律不许发定期简报;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2至3天的“无会日”;必要的工作考核和检查,必须轻装简从、对口接待。这样坚持下来,基层干部总算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实打实去抓生产、抓经济、抓群众生活改善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正定经济腾飞,有许多原因,在行政效率上“精兵简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这个“删繁就简”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繁”是什么?表面上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本质上却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坏作风。“简”又是什么?表面上只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实质上却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扬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坚持。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的实践,为我们今天的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
鉴过往,思当下。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中央办公厅也专门印发了通知。各级领导机关应该站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删繁就简、化繁为简,让好的文风会风作风,吹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雾霾”。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四班学员〕
发奋学习是青年一代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