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重点学习心得体会发言材料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现代化水平反映着国家现代化水平,气象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保障。
随着《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印发,《纲要》中提到的“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众多气象科研业务人员中引发热烈反响。“目标明确,挑战巨大”“立足岗位做好工作,坚信每一份付出都是在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担当作为,敢于啃硬骨头”……大家纷纷表示,将勇担历史使命,树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推动气象科技创新,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纲要》明确,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数值预报是气象领域的“芯片”和“国之重器”。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陆其峰认真学习《纲要》后感触颇深,“既感觉到目标明确,又感觉到挑战巨大。”他指出,《纲要》明确要求强化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等科研攻关,对于数值预报中心而言任重道远。他认为,围绕贯彻落实好《纲要》,要加强地球系统模式研发的蓝图设计,科学规划近期和远期目标,确定技术路线;构建数值预报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构建国家级协同合作机制和国省统筹研发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同时还要联合各方面科学力量进行攻关。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亦感责任重大,他表示,以科技创新驱动天气预报能力提升,将瞄准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解决业务急需的关键技术,包括发展以智能网格预报为核心的天气预报体系,重点突破极端性、灾害性、高影响天气的数字预报关键技术;发展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专业气象和影响预报体系,加快水文气象、农业气象、生态气象、环境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等监测预报预警预估关键技术研发;对标国际开展预报核心技术储备性研究,坚持核心与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开源共享和联合攻关。